当前位置:谱牒 - 文章列表

干货 | 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回、苗、傣族)

2020-09-25 09:02 发布者: 家谱云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858.jpg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汉、藏、蒙古族的习俗文化。我们也初步了解我们中华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化。


这一次我们要讲的是回族、苗族、傣族。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1



回族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04.jpg

饮食禁忌



第—不吃自死物,第二不吃血,第三不吃猪肉,第四不吃未念真主之名而宰杀之物。

牛、羊、驼、鸡、鸭等,回族饮食习惯中可以吃、喜欢吃的动物,如果是自己死掉的,而不是经宰杀而放过血的,回族也是不吃的.

因为自死物是被禁食的,自死可能是病死、毒死,人吃了会有不良影响,回族不吃自死物,客观上有着爱清洁、讲卫生、保安全的效果。

回族是不吃血的,就是牛、羊的血也不吃。1400年前,还不知道有细菌存在的时候,血成了藏污纳垢的所在,伊斯兰教规定血是被禁食的。现在这成了中国回族的一项饮食习惯。

禁猪是第三位的禁忌。牛羊是食草动物,回族人认为它们比较干净,它们不吃自死物、不吃血。禁猪也同样是出自清洁、卫生的考虑,因为猪吃的食物较杂。正是“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

至于不了解情况的人说,猪是一种图腾,为尊重它,回民禁食猪肉。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08.jpg

饮食习惯



回族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

回族饮食中,牛羊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主食以面食见长。

在动物的可食性方面,受伊斯兰传统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食可养性”观念影响。

通过“审物之形象、察物之义理”,一般选择“禽食谷、兽食草”,且貌不丑陋、性不贪婪懒惰、蹄分两瓣能反刍的牛、羊、驼、兔、鹿、獐、鸡、鸭、鹅、雁、雀、鱼、虾等为食。

除水产物外须念“台思米”,断喉宰之方可食用。

回族喜欢饮茶,早期回回穆斯林喜吃甜食,在中国茶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以甜味为特色的饮茶习惯。

饮食习惯



回族信奉穆斯林,穆斯林喜爱绿色,确实与伊斯兰教诞生地——阿拉伯半岛的环境密切相关。

白色是穆斯林节日服装的主要基调,回族也喜好白色。

无论身在何处,回族穆斯林每天的5次礼拜,都要朝向西方:麦加天房“卡尔白”的方向。

蓝色也是全世界穆斯林喜好的颜色之一。与白色大量用于服饰不同,这个偏好更多地体现在建筑、瓷器等艺术之中。

回族人家日常生活中,早就认同了红色的喜庆寓意。女性的盖头,粉红、洋红、紫红、红花,逐渐流行。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12.jpg

生活禁忌



回族禁止求签算命,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让阴阳、水墨先生给自己算命,也不去给别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风水阴宅,不求仙方神药,不搞驱鬼治病等等。


回族禁止崇拜任何偶像,因为回民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灵,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养成了在家里不摆偶像的习惯。


回族禁止赌博,回族认为赌博对己、对别人、对社会都不利,认为玩赌是“哈拉姆”(阿拉伯语),所赚之钱不劳而获,是不义之财,使不得。过去回族当中也有个别人玩赌,其结果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回族禁放高利贷,回族认为放高利贷使不得,但现在民间有人却实行变通办法。


回民还禁止用食物开玩笑。

禁止妇女袒胸露臂。

忌汉民到回民家里借餐具。

回民还禁止男子戴金饰。

不许过度装饰。

严禁扎青(黥墨、纹身)、拔部分眉毛等等



2



苗族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15.jpg



饮食禁忌



部分苗族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


苗族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


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饮食习惯



苗族的日常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

副食则为西南山区常见的瓜果蔬菜。

黔南、湘西和广西的苗族因为地势原因,多产水稻,因此主食以大米为主。

而黔北、黔西的苗族则是靠山吃山,日常主食多以玉米、荞麦、高粱等适宜于山地生长的杂粮为主。

苗族人嗜酸,这是苗族饮食习惯中最大特色之一。

他们发明出储存食物的方法便是腌制,吃不完的时令蔬菜和肉类,苗人会用坛子腌制起来,通常可以存储三五月甚至好几年。

苗族人嗜酒,在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

有烧酒、甜酒、泡酒等多种,其中烧酒最为普遍,逢年过节,招待宾客,酒是苗家的必备。


颜色喜好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18.jpg


苗族的颜色主要有蓝、黑、红、黄、白几种,称为“五色”。


从历史文化上来说,中国自古就有五色之说,五色是哪五色?“玄”(黑)、“青”(蓝)、“赤”(红)、“白”、“黄”。

生活禁忌



苗家人最忌讳外人以 “苗子” 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最大的侮辱,他们喜欢自称 “蒙” 。

禁止杀狗、打狗,苗族人也不吃狗肉。

不能坐在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的三脚架不能用脚踩。

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

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粑。

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者婚丧祭日,不能进屋。

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

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一下。

在一家几代同堂之时,青年男女不应该有过分亲昵举动。

父母健在忌戴白帕,戴白帕则标志着丧亲守孝。

忌见蛇相缠,所谓蛇相缠即蛇交尾。相传人若见之,必遭灾祸。



2



傣族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22.jpg


饮食禁忌



平日进餐,男女可同桌,但坐向有别。一般为男子面向火塘、女子背向火塘。

吃饭时每人面前除筷子外,还要放一把汤勺。

勐卯一带傣族由于使用方桌,桌上四角常各放一个盛饭的盘子或竹箩边吃边加。

进餐时上菜也很有讲究,通常只盛少量上桌,等吃完又加。

外地人初来乍到,总会以为菜少而不敢多动筷,常需吃到一半才知其奥妙,于是豁然开朗。

饮食习惯



食酸:傣族的饮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酸,因此,傣族也有“酸摆夷”之称。

在傣族较为出名的菜谱中,基本每一道菜都离不开酸。

最有特色的是他们的酸并不是市场上买的,而是利用植物,像竹笋、酸橙、柠檬、酸芒果、西番莲这些本身就带有一些酸味的果物。

也有利用动物,如酸蚂蚁等动物性的酸。

当然也有他们自己酿制的酸,像西双版纳的柠檬醋之类的。

食野:顾名思义就是吃一些野生的动植物,这也是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点。

在傣族食野的菜谱中,动物有食“温顿”(生活在怒江沙滩上的一种虫)、食禅、竹虫等一些高营养的。

植物有野生的蕨菜、刺苞、鱼腥菜、香茅草、“摆夷拄棍”(是一种常绿植物,可食用它的嫩芽,因傣族喜欢食用而得名)。

食花:傣族人不仅食野,还食很多植物的花。

这也是傣族人非常突出的一个饮食文化特色。

像攀枝花、白花、芭蕉花等植物的花,将它们佐以调料做成美味的佳肴(上面图中的菜肴就是芭蕉花制作的)。

傣族人还喜欢吃糯米饭,而聪明的傣族祖先用这些带颜色的花,将糯米染成不同的颜色,制成了彩色糯米饭。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26.jpg


颜色喜好



傣族分布广泛,其服装色彩选择,却有相似之处。

傣族崇尚黑色,其服装色多以 “黑、红、白、绿、黄、蓝 ” 等作为点缀色。(有的支系因多着装为黑色被称为 “黑傣 ” )

生活禁忌



景谷地区:

1:房屋中央所设的床位,妇女不能坐。

2:房屋中厅所设的床,不能挂蚊帐。

3:睡觉时必须脚朝外,即对着门。

4:不能移动火塘的三脚架。

5:女人在男人面前走过时必须弯着腰走,忌直腰而过。

6:过年时禁忌更多,如不动火钳,不砍柴,不讨帐,不扫地,除夕之夜封寨门,忌外人进入,年初闻鸡叫就吃饭。并叫小孩踩门,违反这些就会不吉利。

7:寨前寨后忌乱打桩,否则会生病。

元江地区:

1:年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

2:别家出殡,其他各家不能出来看,否则认为鬼会到自己家中来。

耿马地区:

1:家中火塘中的三脚架忌随便移动,更不能将鞋子搭在上面,如需移动,必须请佛爷看好日子才能移动。

2:屋中火塘上边是主人坐处,外来的客人不得乱坐。

3:进入水傣人家,上楼进屋前要脱鞋(傣族有水傣和旱傣之分)。

4:家中有产妇未满月者,有误入其家者则自认倒霉,若此后主人家孩子因此而啼哭,则必须要孩子拜误入者为义父母。

5:春节,每月初一吃斋、不杀牲、不煮生饭,早上不得进入别人家里。

6:女人不得夸男人的头,也不得摸男人的头,从男人前面过要提着统裙、弓腰慢走。

7:女子统裙,不许置高处日晒。


微信图片_20200925085931.jpg


以上就是本次我们总结的民族习俗。本次是关于回、苗、傣族的,下一次我们将分享维吾尔族、土家族和彝族。



0转发

图片无法显示
图片无法显示

相关文章

图片无法显示

24代的传承,他有话要说!!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图片无法显示

爱情与官场都不如意,如何评价陆游的一生?

1144年,20岁的陆游与舅舅的女儿表妹唐婉成婚。不到一年,陆游母亲就叫陆游休了唐婉,理由据说是陆母看不得陆游小夫妇太过甜腻,陆游沉迷爱情,不思取功名

图片无法显示

管仲是如何用通达智慧接受君子考验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抓得住。抓住的人,会改变自己的一生,使自己有所建树,实现自己一生的抱负。 管仲便抓住了这个人生机遇,虽然他在辅佐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失败。但是在鲍叔牙的大力推荐和劝解之下,齐桓公决定放弃个人恩怨,同意引渡管仲回国。因为对于齐桓公而言,人才难得、不能等闲视之,而对于管仲而言,要找到实现抱负的平台,也不可坐失良机。

图片无法显示

修谱师|400年来留下的故事…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友情链接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国家图书馆 常见问题 公司简介

023-86851333

中国上海图书馆 功能介绍 企业文化

重庆渝北区龙溪街道新牌坊一路139号D幢17-4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修谱常识 团队介绍

国家博物馆
国家档案馆
app下载

APP下载

Copyright©2017重庆家谱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渝ICP备18010410号-1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580号

图片无法显示

下载
app

图片无法显示

在线
客服

图片无法显示

联系
方式

图片无法显示

回到
顶部

图片无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