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谱牒 - 文章列表

干货 | 56个民族习俗大汇总(布依族、侗族、瑶族)

2020-09-29 09:26 发布者: 家谱云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的习俗文化。我们也初步了解我们中华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化。



这一次我们要讲的是布依族、侗族、瑶族。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1



布依族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147.jpg
饮食习惯



布依族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

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

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

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这就是姑娘茶茶名的来历。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154.jpg

颜色喜好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

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202.jpg

生活禁忌



撤秧季节忌给花浇水,怕秧子长白苗枯萎。

寒露前要茅草系结插于农田中,能免农作物受秋風。

农忙时节,忌坐门砍,以防阻拦纸马驮谷进家。

初春第一次春雷,吃“挡雷粑”,能免遭雷击。

正月初一忌打扫,觉得会把金钱扫掉。

初一至初三忌破土。

正月十五前不能在房子周边醒目处晾衣,觉得晾衣会招风大;新春佳节不宜桐油点神灯(家神上面的灯),神台子上不能放桐油物件。

定亲和完婚之时忌雷电。

接亲道上忌遇抬死尸。

忌踩同一天嫁人的新娘子足印。

女性坐月,男生不能陪产,忌孕妇进家,若有孕妇误进,须喝电门水才可以离开。

已婚夫妻忌在娘家人或亲朋好友家行房。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206.jpg

男人和女人不能通奸。

未嫁人的女孩去世了,不可以从大门出葬,不立供位。

儿媳妇不可以住楼顶;儿媳妇不与公公同学用餐,家公不能进儿媳妇卧室;已婚妇女忌蹲灶上。

祭拜山神,女性不可以报名参加;开财门或捉鬼后,大门口上挂骰子,三天内忌妇女新手入门。

不能抬冷尸进寨;五十岁以上的人,忌看望同年龄患者或逝者,怕两败俱伤。

年轻人不能在老年人眼前翘脚;红事忌穿白衫、包白帕;结婚媳妇儿忌在公公和大伯眼前冼脚;忌在家里煮吃蛇吃。

小孩子忌吃凤爪、鸡胃,以防书写手抖、头脑愚钝;外出做买卖,出门口忌摆脱碗和眼跳,外出后忌见女性梳头发,忌遇女性挑空桶,觉得这种全是落败的前兆,若遇挑柴人或听到喜鹊叫,则觉得是好意头的征兆。


1



侗族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304.jpg



饮食禁忌



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

正月初一不生火。

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

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307.jpg

饮食习惯



侗族地区确实每天食四餐,两茶两饭。茶已经深入到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了。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

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

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鱼、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长大的松香鸡和松香猪。

侗族均能巧加利用。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鲜美的鸡丝冻菌,还有可制粑粑与粉丝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长的细微苔丝,随处可见的竹笋。

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

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311.jpg

颜色喜好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351.jpg

生活禁忌



无论男女去世,只要年入成人,都要向舅家报丧。同时还要在家里或者手持香纸到河边、井旁边焚化。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吃新节较为普遍。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以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客之说。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候,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该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的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时,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一样规模的宴客活动。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355.jpg



1



瑶族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358.jpg

饮食禁忌



 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蛙被认为是不洁之物,所以不能用来祭神。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这与他们的犬图腾崇拜有关;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老鹰被视为神,吃老鹰不吉利。

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

绝大部分瑶族禁食乌鸭、猫肉和蛇肉。乌鸭和蛇都是不吉祥之物,猫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所以不吃。

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蛙被认为是不洁之物,所以不能用来祭神。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401.jpg

饮食习惯



瑶族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

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的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

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水。广西地区的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

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451.jpg

颜色喜好



一般说来,瑶族服饰布料的使用不存在十分悬殊的色彩区别,居住在同一地区的瑶族

其民族内部制作服饰布料的色彩基本一致,不存在不同年龄的人选用不同色彩的布制作服饰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瑶族地区的染织水平比较低,大多数家庭都要依靠蓝靛为染料来染制布匹、服饰。

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机织布对土布的取代,才出现不同年龄的人选用不同颜色的布制作服饰的情况。

但在服饰图案纹样的装饰上,不同年龄的人对色彩的追求就大不相同了。

青年人爱用暖色调,多以红、黄、橙等热色线构成纹样,用色艳丽,对比性强。

老年人爱用冷色调,多以红、蓝、黑、紫等冷色线构成纹样,用色素净、温和。

中年人则爱用冷暖相间的色彩。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454.jpg

生活禁忌



生产方面的禁忌主要有,每年正月初十、二十、三十日为“禁风”日。

这三天不得持刀上山,打草要用石块压住,以示禁风,以免除当年风灾。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十为“禁害”日,认为农作物常遭野兽和水、火危害,是犯禁造成,故有一禁鸟、二禁虫、三禁水、四禁火、五禁蝗、六禁野猪、七禁野羊、八禁野兔、九禁鼠、十禁獐麂。

“空亡日”忌狩猎,打猎忌脱衣。

放排忌言“伞”(散),开山、打厂、开窖、下种等农事忌说不吉祥的话。
“阳公日”不动土,“老君日”不下种。

规定每月初一、“十五”或“太安日”方能出猪栏、牛栏肥。

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

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

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

不能坐主人烧火的凳子。

到木筏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

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微信图片_20200929092457.jpg



0转发

图片无法显示
图片无法显示

相关文章

图片无法显示

24代的传承,他有话要说!!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图片无法显示

爱情与官场都不如意,如何评价陆游的一生?

1144年,20岁的陆游与舅舅的女儿表妹唐婉成婚。不到一年,陆游母亲就叫陆游休了唐婉,理由据说是陆母看不得陆游小夫妇太过甜腻,陆游沉迷爱情,不思取功名

图片无法显示

管仲是如何用通达智慧接受君子考验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抓得住。抓住的人,会改变自己的一生,使自己有所建树,实现自己一生的抱负。 管仲便抓住了这个人生机遇,虽然他在辅佐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失败。但是在鲍叔牙的大力推荐和劝解之下,齐桓公决定放弃个人恩怨,同意引渡管仲回国。因为对于齐桓公而言,人才难得、不能等闲视之,而对于管仲而言,要找到实现抱负的平台,也不可坐失良机。

图片无法显示

修谱师|400年来留下的故事…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友情链接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国家图书馆 常见问题 公司简介

023-86851333

中国上海图书馆 功能介绍 企业文化

重庆渝北区龙溪街道新牌坊一路139号D幢17-4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修谱常识 团队介绍

国家博物馆
国家档案馆
app下载

APP下载

Copyright©2017重庆家谱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渝ICP备18010410号-1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580号

图片无法显示

下载
app

图片无法显示

在线
客服

图片无法显示

联系
方式

图片无法显示

回到
顶部

图片无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