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谱牒 - 文章列表
那些族谱中的称谓
以下即将要介绍的内容对于没有族谱的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对于家族中有老族谱的人来说对下面这些称谓绝对不陌生。而且在续修家谱的时候最最常见。以下内容是我收集整理出来的资料,如果有不足之处欢迎评论区补充和修正。
一、祖称谓
【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魏晋以后,特别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二、子称谓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古代诸王公侯嗣子之称谓,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之称谓。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一、必须是同姓。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三、辈分必须相当。
【挑子】:通俗的理解为挑,肩挑两头,一子两祧。基本上是亲兄弟之间,就是让嫡亲血侄做后,给自己养老。以前一夫多妻的时代,祧子是可以娶两房夫人的,既自己亲父这边一房夫人,承祧的伯父或者叔这边也可以娶一房夫人,所生后代分别沿袭两家的血脉。
【养子】:在范围上不再限于血缘关系和姓氏。既可在同族中抱养,也可抱养外姓小孩。但古代有些宗族有一些严格的规定:抱养外姓小孩时,年龄不得超过3岁,而且养父母身故后,养子归宗不得带走其财产。更有宗族规定,抱养外姓小孩做养子,不得入宗谱。
【公子】: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考妣】:父母又称为考妣。后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三、母称谓
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继母】: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
【养母】: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
【出母】: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
【庶母】: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母】: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转发
相关文章
24代的传承,他有话要说!!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爱情与官场都不如意,如何评价陆游的一生?
1144年,20岁的陆游与舅舅的女儿表妹唐婉成婚。不到一年,陆游母亲就叫陆游休了唐婉,理由据说是陆母看不得陆游小夫妇太过甜腻,陆游沉迷爱情,不思取功名
管仲是如何用通达智慧接受君子考验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抓得住。抓住的人,会改变自己的一生,使自己有所建树,实现自己一生的抱负。 管仲便抓住了这个人生机遇,虽然他在辅佐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失败。但是在鲍叔牙的大力推荐和劝解之下,齐桓公决定放弃个人恩怨,同意引渡管仲回国。因为对于齐桓公而言,人才难得、不能等闲视之,而对于管仲而言,要找到实现抱负的平台,也不可坐失良机。
修谱师|400年来留下的故事…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Copyright©2017重庆家谱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渝ICP备18010410号-1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580号
下载
app
在线
客服
联系
方式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