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世家 - 百姓故事

姓氏流源|孙姓
2020-08-19 09:03
发布者: 家谱云
查看:
评论: 0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义排行第12位,名义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姓郡望主要有汲郡、陈留郡、太原郡、乐安郡、东莞郡、吴郡

堂号主要有平治堂、乐安堂、富春堂、映雪堂、东莞堂、太原堂、江东堂、安庆堂、敦叙堂、积善堂、鹤衍堂、嘉会堂、燕翼堂、万石堂、垂裕堂、孝友堂、兵法堂等。

孙氏图腾-家谱云.jpg

姓氏起源

1、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2、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3、源于妫姓和姚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 “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武王时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为胡公” 。 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姓解》记载:”“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 《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尚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 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可见舜文化、虞舜文化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联谊会),《古今姓氏书辩证》:“春秋时齐厉公之子田完之四世孙为须无 ,无宇之少子名书,字子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孙武为其后。”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公元前672年,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陈完四世孙是须无,须无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 惠民县,并赐姓孙氏

4、源于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5、源于荀姓。汉朝时为了要避汉宣帝“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荀姓也成为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6、源于赐姓

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孙河,本姓俞,年少时即随孙坚征讨沙场,孙坚视他作心腹。后又随孙策平定江东,多立战功,孙策赐姓予他为孙。

7、源于冒姓

夏侯婴,与刘邦是少时朋友,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等到其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

8、源于改姓,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山东《郓城县志》据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先祖轩辕斌,明初在朝为官,奉命往梁山平乱,便落籍郓城。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将轩辕氏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

史籍《明史》记载,明朝中叶,有一名士叫孙一元,原来是安化王的宗族后裔,本为朱氏。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92年),庆靖王朱栴的第四子朱寘鐇承袭了安化的封地(今陕西庆阳与甘肃安化一带)。这个朱寘鐇曾一直认为自己是皇位当选人。事后,朱一元怕受株连,所以变姓名为孙一元,携家避难躲入太白山中隐居。在朱一元的后裔子孙中,皆沿袭祖先所改之姓氏,称孙氏,世代相传。

9、源于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晋书》记载前燕孙氏,鲜卑族。羯族有孙氏。

新罗初期,高丽汉文学家金富轼撰著的《三国史记》中记述了孙氏的起源。新罗初期,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分别为阏川杨山部、茂山大树部等六部,均以朴为姓。到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改六部名称,并分别赐姓,其中的茂山大树部改名渐梁部,并赐姓孙。

唐朝时期,安禄山的部将孙孝哲,官至大将军,安禄山僭位后拜殿中少监,为契丹族人。

元代时期,曾任大都督的塔海,其后世子孙改汉姓孙氏,定居于山西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

清朝时期,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满族建立清朝之后,改汉姓成普遍现象,孙佳氏取其首音,选“孙”作为姓。另有鲁布哩氏改姓孙氏。

在今景颇族、苗族、阿昌族、哈尼族、土家族、黎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孙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孙氏。

u=2517361052,3699579727&fm=26&gp=0.jpg

部分得姓始祖

孙乙。孙乙字武仲,又称武仲乙,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孙乙是姬姓孙氏得姓始祖。

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逃到齐国。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孙是须无,须无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 广饶县北),并赐他孙姓。孙书就成为妫姓和姚姓孙氏得始祖。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田完后代田无宇有二子,分别为田恒、田书,其中田书由于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而孙武则为田书之孙。  孙姓的部分得姓始祖还有孙乙(即武仲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图片无法显示

0转发

图片无法显示
0
图片无法显示
图片无法显示
图片无法显示
0
图片无法显示

相关文章

图片无法显示

姓氏流源|孙姓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义排行第12位,名义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义排行第12位,名义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图片无法显示

姓氏流源|百家姓第二的钱姓

钱姓,中华姓氏之一,吴越国姓,是一个源流较少但分布广泛的姓氏,据史书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时期的泉府上士钱孚(大彭国始祖篯铿的裔孙)为得姓始祖。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2位。在中国历史上,临安人钱镠曾建立五代时期的吴越国,时人谓之钱氏为“东南众望、吴越福星”。

图片无法显示

姓氏流源|百家姓之首赵姓

宋代《百家姓》之首,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的赵姓 ,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图片无法显示

中国史书上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万国来朝的唐代开国皇帝是谁立知道吗?我想对唐朝历史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吧。那就是唐高祖李渊。

图片无法显示

取消

发布

点击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国家图书馆 常见问题 公司简介

023-86851333

中国上海图书馆 功能介绍 企业文化

重庆渝北区龙溪街道新牌坊一路139号D幢17-4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修谱常识 团队介绍

国家博物馆
国家档案馆
app下载

APP下载

Copyright©2017重庆家谱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渝ICP备18010410号-1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580号

图片无法显示

下载
app

图片无法显示

在线
客服

图片无法显示

联系
方式

图片无法显示

回到
顶部

图片无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