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世家 - 百姓故事
蒋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蒋伯龄之后,以国名蒋国(今河南省淮滨县)为氏。
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540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3%左右。其中浙江、四川、江苏、湖南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号
郡望
东莱郡、乐安郡。
堂号
乐安堂、钟山堂、九侯堂。
源流一
关。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以国名命氏。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今河南省淮滨县),是周朝的一个小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改属弋阳郡。蒋氏族人大多尊奉蒋伯龄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瑶族、傣族、土家族、壮族、羌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可能源于子姓,殷商之后。《左传·成公十六年》中记载宋国有蒋锄。因宋国为殷商之后的封地,所以这一支可能为子姓蒋氏。
源流四
源于古越族,出自秦、汉朝时期南越国俚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蒋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蒋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后多冠汉姓为蒋氏。
蒋伯龄。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原为河南省固始县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省光山县西),世称蒋伯。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蒋氏,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得姓始祖。
转发
相关文章
姓氏流源|蒋姓
蒋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蒋伯龄之后,以国名蒋国(今河南省淮滨县)为氏。 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540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3%左右。其中浙江、四川、江苏、湖南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姓氏流源|卫姓
卫姓,中华姓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九个儿子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或以“康”为氏。
姓氏流源|褚姓
褚氏,子姓,殷后,宋共公时名为子石者为褚师,遂以褚师为氏,后世略去师,遂为褚氏,卫国大夫褚师圃也为褚师氏 ,此说出自郑樵《通志氏族略》。清人陈廷炜根据《左传》“王宿于褚氏”,《后汉书·郡国志》“洛阳······有褚氏聚”的记载,认为大约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望出河南。
姓氏流源|陈姓
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姓郡望颍川郡、汝南郡、下邳郡、广陵郡、东海郡、河南郡、武当郡、新安郡、庐江郡、冯翊郡、京兆郡。 总堂号:颍川堂。分堂号:三恪堂,孝思堂,报本堂,聚星堂,光裕堂,孝友堂,维德堂,尊亲堂,三知堂,三相堂,三槐堂,三德堂,五云堂,仁趾堂,仁让堂,介福堂,文星堂等。
取消
发布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2017重庆家谱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渝ICP备18010410号-1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580号
下载
app
在线
客服
联系
方式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