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世家 - 名人录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
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
“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
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01
修好谱,选好材
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让后生可畏。在活字的选材上,前人选择了 “棠梨木”作为活字的材料。
棠梨木也叫做杜梨,是一种材质很硬的树木,而且这种树木不但硬而且吸水,对于水研成的磨也是一样的吸进去,所以选择棠梨木作为活字的制作材料
02
排好版,写好字
在修谱师选择好了制作活字的材料之后,下一步就是修谱师要制作字库了,这里就非常考研修谱师的基本功。
每一个字体印刷在宣纸上是一个个标准的“老宋体”字。
但是在这之前修谱师得写“反字”在上面,因为反字印刷出来才是正的。这也是修谱师传承者的必经之路也是路上的最大障碍之一。
03
刻好字,耐心磨
在反字写好完成之后,修谱师需要手工将所有字给雕刻出来,这意味着什么?
这说明,你要雕刻整整一个字库!
这个阶段非常考验修谱师的耐心、和刀工,因为刻字有上辈传下的刀法,要遵循刀法,因为里面包含着千年来汉字的文化品格。
04
细检字,排好版
检字就是按照文本内容在活字架上面进行检取活字,为下一步排版做好准备。
因为古家谱都是繁体字,而且字体都是反字。对于修谱师来说“识字”也是需要锻炼的一个基础。
识字便成为了一个才成为修谱师的又一道难关,“仔细核对,反复确认,检字排版”。
05
排好版,精印刷
在排好版之后,修谱师就开始了印刷工作了。
在方形的木框中,已经放好了修谱师排好顺序的活字。
这个时候修谱师就用棕刷反复涂刷,使得棠梨木上的活字能够尽量的吸收墨汁。
等待墨汁已经涂抹均匀之后,用一张宣纸覆盖在其上,又用另外一个棕刷在纸面上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扫动。
太重,纸易破,太轻,墨迹不清晰。
最后揭开宣纸,这样家谱中的其中一页就已经制作完成。
转发
相关文章
修谱师|400年来留下的故事…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姓氏流源|杨姓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姓氏流源|韩姓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甘肃、四川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韩姓在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损失较大。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姓氏流源|沈姓
沈姓主要源出于嬴姓、姒姓、姬姓和芈姓。沈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之间。春秋战国时期,逃至楚国的沈氏族人,仕楚为左司马,并世袭此官,长期居于叶邑(今河南叶县)。先秦时,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湖北地区,在山西、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迹。东汉时,沈姓进入浙江,子孙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发展成著名的望族。唐朝的两次中原出发南下移民潮中,沈氏为其中一姓进入福建,随后移民广东,明末沈姓始入台湾。
取消
发布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2017重庆家谱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渝ICP备18010410号-1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580号
下载
app
在线
客服
联系
方式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