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头条
给家谱文化一席之地
木有其本,水有其源。其实我们每个中国人,潜意识里都难免有过我从哪里来、祖上是谁、有何历史沿革等问题的深邃思考。
昭穆有序、长幼有别。侯杰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家族历史。他对于族史的研究工作发轫于大学毕业前后,历经十八年的沉淀积累,着手编著耗时近一年时间,以一己之力而成就全族600余年历史概要。
本书谓之族史,实则略同于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宗谱”“家乘”等,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对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迁徙、人口流动、族产名绩、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族规家法等等,都有详尽记载。家谱的编修体例,通常以欧阳修、苏洵所创欧苏体例最为家喻户晓。元代著名学者柳贯说过:“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邵、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也曾指出:“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这里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家谱的特殊地位与独特作用。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亦着重指出:“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
知易行难。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曾受到了摧残和破坏,宗祠、族谱、墓碑等作为封建宗法制的外在表现而首当其冲,从城镇到乡村,几乎破坏殆尽。侯杰同志在现存史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开展族史研究撰写工作,且家族历史跨度长达600余年,鲜有可供参照借鉴之物。然而,面对史料奇缺、远隔重山等诸多困难,他利用业余时间投身于族史研究中,十八年如一日,以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穷尽信息社会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方法,辅之以异乎常人之毅力与韧劲,搜罗广博,旁征博引,终修成正果。全书共八章,洋洋八万余字,体例精当,史料翔实,图文并茂,既有乡野碑刻记载,也有大量的方志佐证,很多史料属于抢救性发掘,因而颇具历史价值。搞历史考证是个苦差事,必须静得下心,坐得了冷板凳,忍得住冷嘲热讽,绝非一日之功,其用心用力之巨,可见一斑。尤其是他竟然把其先辈族人侯绍瀛在清代苏北任县令时纂修的《睢宁县志》《沛县志》都一一找出,且把侯绍瀛任泰州知州倡修泰州学堂(江苏省泰州中学前身)的碑记也收录书中,实属不易。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作者治史、治学的执著精神和严谨态度。
既往莫或追,来者尚可期。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盼此书能广为发行、扩大影响,在传承推广家族历史的同时,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于内既能鞭策族人、下启后世,于外亦可用作交流、激励同道。故而,倘若此书能对地方史志部门开展乡土历史挖掘推广有所裨益,则益发令人欣慰了。
李商隐诗云:“芙蓉万里潇湘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觉得用这句诗来概括侯杰在族史研究方面的造诣是合适的。走笔至此,深感评价本书与评述它的内容,还不如探究它的作者,探究作者对家谱文化的执着与追求,这兴许对我们更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转发
相关文章
关羽明明被灭门,为何还有许多人自称关公后裔?
在中国人心目中,武圣关羽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封号也不断变化。据统计,历史上共有16位皇帝前后23次给关羽加封,光绪皇帝给他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李煦
李煦(1655年—1729年)字旭东,又字莱崇,号竹村,李士桢长子。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二十九日生,正白旗荫生。溯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月接曹寅而出任苏州织造,前后凡30年,其间曾四迎奎驾,俱蒙宠遇。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24代的传承,他有话要说!!
400年活字印刷纯手工打造的家谱,到王志仁这已经是24代了。在这400年中时代在更替,信息在变化,但是修谱师的手艺一直在传承。下面我们来听一听24代传承者王志仁的故事吧。“君王临殿堂,朝辅尽纯良……”这样的口诀已经在活字修谱师心中保留了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修谱师检字排版前还要自己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得当才能开始检字的工作。
Copyright©2017重庆家谱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渝ICP备18010410号-1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580号
下载
app
在线
客服
联系
方式
回到
顶部